坡屋顶排水做法

坡屋顶的排水做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坡度、建筑造型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案。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坡屋顶排水做法:

斜屋顶排水

坡度:通常在15度到30度之间,施工方便,排水效果好,适合使用轻质材料如彩钢瓦等。

特点:容易积水和积雪,需要加强排水和支撑能力。

中坡屋顶排水

坡度:在30度到45度之间,排水效果好,适合使用重质材料如瓦片,需要加强承重能力和支撑能力。

陡坡屋顶排水

坡度:在45度以上,排水效果好,不容易积水和积雪,能提高房屋的防风能力,但施工难度大。

落水式坡屋顶排水

特点:屋顶向两侧倾斜,设有落水槽来收集雨水,适合于地势高低不平的地区,可以避免雨水在屋顶上停留,造成漏水问题。

翘角式坡屋顶排水

特点:在屋顶的两侧墙面下沿向外伸出一定长度的翘角,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和提供更多的室内空间,但会增加建筑成本和工程难度。

屋顶排水槽组织设计步骤

确定排水坡面的数目

-一般情况下,临街建筑平屋顶屋面宽度小于12m时,可采用单坡排水;其宽度大于12m时,宜采用双坡排水。坡屋顶应结合建筑造型要求选择单坡、双坡或四坡排水。

划分排水区

划分排水区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布置水落管。排水区的面积是指屋面水平投影的面积,每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不宜大于200m²。雨水口的间距在18~24m。

确定天沟所用材料和断面形式及尺寸

天沟即屋面上的排水沟,位于檐口部位时又称檐沟。设置天沟的目的是汇集屋面雨水,并将屋面雨水有组织地迅速排除。天沟根据屋顶类型的不同有多种做法。如坡屋顶中可用钢筋混凝土、镀锌铁皮、石棉水泥等材料做成槽形或三角形天沟。平屋顶的天沟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当采用女儿墙外排水方案时,可利用倾斜的屋面与垂直的墙面构成三角形天沟;当采用檐沟外排水方案时,通常用专用的槽形板做成矩形天沟。

坡屋顶排水方式

无组织排水

特点: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因为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称自由落水。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相邻屋面高差小于4m;不宜用于临街建筑和较高的建筑。

有组织排水

特点:屋面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具有不妨碍人行交通、不易溅湿墙面的优点,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

材料找坡

特点:屋面板呈水平搁置,利用轻质材料垫置而构成的一种做法。常用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有保温层的屋面,保温材料可兼做找坡材料。这种做法可获得室内的水平顶棚面,空间完整,但找坡材料增加了屋面荷载,且多费材料和人工,当屋顶坡面不大或需设保温层时广泛采用这种做法。

结构找坡

特点:屋顶的结构层根据屋面排水坡度搁置成倾斜,再铺设防水层等。这种做法不需另加找坡层,荷载轻,施工简便,造价低,但不另吊顶棚时,顶面稍有倾斜。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确定排水坡面的数目、划分排水区、确定天沟所用材料和断面形式及尺寸。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坡屋顶排水做法,以确保排水效果和建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