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单位的测绘误差
测绘单位的测绘误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随机误差
由一些主观或客观偶然因素引起,又不易控制的测量误差。
这类误差虽然不可控制,但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其误差值总是围绕零位点做上下波动。
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再取均值来减少此类误差。
系统误差
由于测量仪器、设备等未能校正到测试要求,或对测量条件掌握的过宽或过严,使测量结果出现规律性的偏大或偏小。
这类误差往往使测量结果出现规律性偏大或偏小,可通过改良、校正仪器,改进测量方案来减少以至消除。
过失误差
由于测试者的过失所造成的误差。
这类误差只要测试者在测试时态度认真负责,并严格落实复查和验收制度,即可减少以至消除。
抽样误差
由于抽样原因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误差。
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样本数量、个体差异和抽样方法合理性三个因素。
在条件允许时,严格遵守抽样原则,扩大样本含量,是减少抽样误差的最有效办法。
仪器误差
测量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及精度限制导致的误差。
例如,仪器的读数误差、刻度误差等。
人为误差
观测者的感官鉴别能力及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的误差。
例如,对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方面的误差。
外界条件误差
测量时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温度、湿度、风力、气压、大气折射、粉尘等客观情况变化导致的误差。
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风吹和日光照射使仪器的安置不稳定等。
建议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定期对测绘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严格复查和验收制度: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复查和验收程序,减少过失误差。
合理抽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以减少抽样误差。
控制环境因素:在测量过程中,尽量选择稳定的环境条件,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测绘误差,提高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