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发展史中的测绘学家
测绘发展史中的测绘学家及其贡献如下:
张衡 (78年—139年):东汉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发现地球是圆的,并沿南北极轴旋转,为天文大地测量和大范围的地图测绘提供了理论基础。裴秀
(224年—271年):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并提出了著名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包括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
沈括(1031年—1095年):宋代著名科学家。他在天文、地理、测绘、仪器制造诸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沈括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并首次把全部相邻州县间的方位和距离,以数据文字形式记寻编册。他还发明了水运仪象台,是一种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测量仪器。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明代著名科学家。他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测绘等,并翻译了《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推动了西方测绘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夏坚白(1903年—1977年):中国大地天文学的奠基人,中国当代测绘事业的开拓者。他毕生致力于我国测绘教育事业,曾任同济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
方俊(1904年—1998年):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他编纂了《中华民国地形挂图》,主持全国天文重力水准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测量规划,提出了“方俊方格模板法”。
王之卓(1909年—2002年):中国测绘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
吴忠性:
著名地图学教育家,我国地图投影学科的奠基人。他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级测绘专业人才,还开创了我国地图投影学科研究的新领域。
这些测绘学家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科学成就上,还体现在他们推动测绘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上,为中国的测绘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