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执行力。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1. 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各级政府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2. 强化绩效意识,将绩效观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从预算编制开始,就要充分考虑绩效目标,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与绩效目标相一致。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责、程序、方法和要求。

  2. 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指标,既要注重定量指标,也要关注定性指标,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监督

  1.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落实。

  2. 严格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检查。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预算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3. 强化责任追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四、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

  1. 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绩效目标,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与绩效目标相一致。同时,简化预算编制程序,提高预算编制效率。

  2. 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绩效监控,确保预算资金按照既定目标使用。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 优化预算监督流程。加强对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环节的监督,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

  1.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一批具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干部,充实到预算绩效管理岗位上。

  2. 提高队伍素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预算绩效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3. 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队伍考核评价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提高队伍执行力。

总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执行力,需要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监督、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多项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