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餐饮浪费行为

反对餐饮浪费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传承传统美德

积极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倡导“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用餐方式,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文明理性就餐

自觉做中华优秀饮食礼仪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

抵制铺张浪费,拒吃野生动物,提倡绿色消费。

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适量点餐,剩餐打包,共建绿色文明的就餐环境。

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规范经营行为。

推动绿色厨房创建,积极开展节能节水改造,做好垃圾分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服务方式

餐饮企业要自觉践行餐桌文明,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

提供“半分、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式,倡导“光盘行动”,带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提供环保打包服务。

珍惜粮食,适量定餐

避免剩餐,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要勇敢地制止。

监督与宣传

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公务活动用餐管理

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

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主要提供家常菜和不同地域通用的食品,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

单位食堂节俭用餐

单位食堂应按照健康、从简原则提供饮食,合理搭配菜品,注重膳食平衡。

实行自助点餐计量收费,多供应小份食品,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

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

制止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

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地方性法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鼓励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打折、积分、优惠券等方式引导消费者文明节约用餐。

将反餐饮浪费工作纳入食堂评价体系,作为教育机构选择委托经营或者校外供餐单位的重要评价指标。

强化行业自律

推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餐饮协会制定发布《供厦标准 制止餐饮浪费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引导航空公司、大中院校后勤集团等行业代表带头签署承诺书,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

结合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指导餐饮服务企业通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自查餐饮浪费行为,推动落实相关主体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反对餐饮浪费行为,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