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餐饮知识

佛教的饮食文化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段食 :指人体由对食物营养及色香味的生理需求而进行的摄取行为,这是基于生理需求的饮食行为。

触食:

众生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官能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界,由此产生的欲乐和适意感觉。

思食:

各种思虑、思考、意欲等意识活动。

识食:

与爱欲相应,执着身心为我的潜意识活动。

佛教徒的饮食观

托钵乞食制度:

出家比丘和比丘尼沿门托钵,接受供养者提供的食物,不论食物种类,以平等和广结善缘为目的。

素食:佛教强调和鼓励素食,认为肉食有损慈悲和健康,大乘经典如《梵网经》和《楞严经》都严禁肉食。

荤腥:荤菜指具有恶臭味的蔬菜,如大蒜、葱等,生食生嗔,熟食助淫。荤腥在比丘戒律中有严格规定,如单独居住、漱口等。

酒戒:佛教徒应戒酒,以保持清醒和利于修行,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药用或无酒味的场合,可以适量饮酒或不用酒戒。

藏传佛教的饮食禁忌

禁忌食物:包括驴、马、狗肉,猪肉,鱼肉等。

特殊日子的饮食:每月的8日、15日、30日为吉祥日,藏族人选择素食,避免食用血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