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以下是该评价体系的要点: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思想品德: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学业成就:高中三年的学业成绩,包括研究性学习、创新成果、学术志趣等。
身心健康:考查学生的体育锻炼、卫生与保健、体质健康等。
艺术素养:体现学生在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社会实践:参与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等动手操作和体验经历。
实施流程
记录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记录相关活动。
材料提交:
学校每学期审核学生提交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并在校内公示。
评价确认:
通过审核和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在平台上确认评价结果。
高校招生参考:
相关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制定评价体系和办法,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参考。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包含上述五大模块,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电子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访问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https://gzzp.bjedu.cn:9003/)。
目的和作用
教育学校:帮助学校科学分析学生成长情况,优化课程建设。
学生自我了解: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发现潜能和制定成长规划。
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上信息以最新发布的政策为准,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