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分析
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保持自然栽植,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有其他三季,使人们在不同的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围合空间的合理利用:
根据地形和组团绿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空间围合形式,如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冠下空间、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等,以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处理时要有变化、有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加强对比和衬托艺术手法的应用:
根据植物的特征与形态,形成花形花色对比、姿态高低对比、叶形叶色对比,完美体现艺术构思,有效衬托植物景观。
运用植物背景的协调性:
避免景观的单调性,注意调和景观背景,一般而言,比较适合作为背景的植物多为乔木类,进行分层配置,注意植物花色花期的配置,构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加强植物与其它景观的组合:
植物与建筑、山水、水体等景观进行组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
植物的平面表现手法:
借助树冠、树干、草地、花坛的平面投影来表现出景观造型,增加造型的层次和质感。
远近景的表现手法:
利用远景和近景表现景观造型和特点,注意分清景观所表达的主次结构,使远近景和谐统一。
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
在景观设计中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以增加景观的动静相宜的美感。
顺应地势,划分空间:
植物可在地平面、垂直面、顶平面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空间感,注意植物空间划分应顺应地形起伏、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
选择外形和尺寸相异的植物:
将叶片呈羽毛状的植物与叶片硕大的植物搭配,或在成堆状的植物丛中搭配一株叶片长而尖的植物,形成对比反差较大的景观效果。
充分考虑叶片的景观效果:
选用多种叶片叶色不同、形态各异的植物,可以获得长效的四季景观。
将多种植物混种:
把带有绒毛的银色植物与亮丽的深色植物种在一起,或是配上几株叶片深紫色的植物,以增强景观对比效果。
按照植物生长习性群植: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群植,形成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
这些手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