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测绘行业现状
台湾测绘的真实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历史背景
荷兰人入侵:荷兰人于17世纪初在安平登陆,通过割牛皮的方式圈出土地,这是台湾土地量测的起点。
郑成功赶走荷兰人:郑成功赶走荷兰人后,土地逐渐扩充,但未处理地籍问题。
清朝时期:清朝派刘铭传为总抚,开始进行土地清丈,但仍采用明朝的“亩丈量”法,导致错误百出和纠纷迭起。
日本占领时期
日本施测:日本占领台湾后,为施测军用图和改正地籍图,利用原住民进行测绘,施测了一等、二等三角网,并以台中公园内的土堆作为地籍原点。
台湾光复后的测量发展
萌芽期:资源有限,沿用日本时期测绘成果,军方检测部分控制点并测制军用地图及地政机关办理地籍测量。
成长期:制定“台湾地区土地测量计划”,分三个子计划推动,包括平面控制点检测、基本图测制及地籍图重测工作,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及精密导线测量方法。
现代测绘技术
卫星定位和电子测距:由于三角点破坏或地震等因素,现代测绘采用卫星定位和电子测距等方法进行补充或修正。
地籍图重测:破损的地籍图通过重测发现与原记录面积、图形有6%以上不符,重测工作加重,困扰不断。
市场竞争:台湾测绘行业竞争激烈,测绘科技新成果的应用是测量单位生存的手段,技术领先和实用性是核心竞争力。
历史遗留问题
康熙《皇舆全览图》:该图在成图时对台湾后山部分作留白处理,原因包括历史概况、汉“番”相处状况、测绘人员认知与传统中国边疆概念之间的偏差等。
综上所述,台湾测绘经历了从荷兰人入侵到清朝、日本占领再到台湾光复后的多个阶段,现代测绘技术不断应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