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简章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2018年,各大高校纷纷发布了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为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本文将针对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的课程设置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有意向的在职人员了解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设置概述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以下将对这四个部分的课程设置进行详细说明。

  1. 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是为在职博士研究生提供基本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道德与法律、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公共课程旨在提高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和跨学科知识。


  1.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针对在职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领域设置的课程,旨在深化其在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提高研究能力。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介绍所学专业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深入探讨所学专业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创新能力。

(3)专业前沿课程:这些课程介绍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1. 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是为在职博士研究生提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2)实习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科研机构等实地考察,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

(3)科研训练课程:通过导师指导,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1.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针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兴趣和需求设置的,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选修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

(2)人文社科课程:这些课程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技能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外语、计算机、编程等实用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特点

  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的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 重视跨学科培养

课程设置中包含跨学科课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跨学科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


  1. 强调个性化培养

选修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培养。


  1. 注重国际化培养

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包含英语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国际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总之,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简章中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在职人员的实际需求,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在职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为自己的学术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双证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