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药品名称到日语有何讲究?
翻译药品名称到日语,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多。药品名称的翻译不仅关系到患者对药品的认知,还涉及到药品在日本的注册、销售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翻译药品名称到日语的讲究。
一、遵循日语命名规则
- 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药品名称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音译与意译的结合。音译能够保持药品名称的原汁原味,便于患者记忆;而意译则能更好地传达药品的成分和功效。例如,翻译“阿莫西林”时,可以采用音译“アモキシリン”和意译“アモキシリン(アモシリン)”,既保留了原名称的发音,又体现了药品的成分。
- 遵循日语语法规则
日语语法与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翻译药品名称时,需要遵循日语的语法规则。例如,日语中名词通常不加冠词,而汉语中名词前往往需要加“的”、“了”等助词。在翻译药品名称时,要注意调整语法结构,使句子通顺、符合日语表达习惯。
- 注意词性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汉语中的名词、动词等词性转换为日语中的形容词、名词等。例如,“感冒灵颗粒”中的“灵”字,在日语中可以翻译为“エキス(提取物)”,表示该药品具有提取感冒病毒的作用。
二、体现药品特性
- 传达药品成分
翻译药品名称时,要准确传达药品的成分。例如,翻译“复方氨酚烷胺片”时,可以采用“アミノフェニルアセトアミノアミン(アミノフェニルアセトアミノアミン)エキス錠”,准确表达了该药品的成分。
- 体现药品功效
在翻译药品名称时,要尽量体现药品的功效。例如,“胃必治”可以翻译为“胃の治療に適した薬(胃に適した治療薬)”,既传达了药品的名称,又体现了其功效。
三、考虑市场因素
- 避免使用敏感词汇
在翻译药品名称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患者不适或误解的敏感词汇。例如,对于含有激素的药品,应避免使用“ホルモン”等词汇,以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 适应日本市场
翻译药品名称时,要考虑日本市场的特点。例如,日本消费者对药品的安全性、副作用等方面较为关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四、遵循法律法规
- 符合日本药品命名规范
在翻译药品名称时,要符合日本药品命名规范。例如,日本厚生劳动省对药品名称的命名有明确规定,翻译过程中要严格遵守。
- 避免侵权行为
在翻译药品名称时,要避免侵犯他人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例如,对于已注册的药品名称,应使用官方名称或经过授权的名称。
总之,翻译药品名称到日语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日语语法、药品特性、市场因素以及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做到准确、简洁、易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药品在日本市场的推广。
猜你喜欢:医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