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包含
遥感测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定义与获取数据方式
遥感测绘是利用地面、航空、航天平台上的各类传感器对地球或其他星体进行地形图或其他专题图绘制的技术。它主要通过传感器接收地物反射、散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来进行测绘。
传感器类型
遥感测绘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相机、卫星、激光雷达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在遥远距离获取数据,用于地形图的绘制和其他专题信息的获取。
平台与观测高度
航天观测平台主要是人造卫星,其飞行高度一般在600~1000千米。卫星轨道形状通常为近圆形,轨道平面与地球南北极轴线的夹角较小,并被设计为太阳同步轨道。
数据类型与处理
遥感测绘获取的影像主要以框幅式相机和CCD摄影机方式为主,通过沿飞行方向或不同轨道获取航向或旁向重叠立体像对,进而量测地面点的高程和测绘地形。红外遥感的工作波长主要在0.76~15.0微米,通过红外敏感元件量测地物红外辐射能量,获得红外图像。微波遥感工作波长为1~1000毫米,通过微波辐射计接收地物发射的微波能量,或采用雷达、散射计、高度计等发射微波,然后接收地物回波信号,对地物进行探测和鉴别。
应用领域
遥感测绘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地形测绘、地热与地下水勘探、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估算、城市热岛分析、夜间侦察等。此外,卫星红外遥感还主要用于各类专题图的绘制。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遥感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及近地空间的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服务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
综上所述,遥感测绘是一种通过搭载在地面、航空、航天平台上的传感器,利用地物反射、散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进行地形图或其他专题图绘制的技术。它融合了空间科学、地球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