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纵断面测绘方法
线路纵断面测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设立水准点
沿路线设立水准点,并测定这些水准点的高程,称为基平测量。水准点应埋设在路中线两侧,既要考虑施工时的方便,又要在施工范围之外,防止施工期间对水准点的损坏。一般距离中线的距离50~100m为宜。水准点是恢复路线和路线施工的依据,故点位应埋设水泥桩或石桩,也可选在牢固的房基、桥台、基岩等上面,要求点位牢固、标志明显,并按顺序编号。基平测量时,要先将起始水准点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以获取水准点的绝对高程。在沿线的测量过程中,凡能与附近国家水准点进行连测的均应联测,以进行水准路线的校核。如果路线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则可根据气压计或国家小比例地形图上的高程作为参考,假定起始水准点高程。水准点高程的测量,应按五等高程测量要求,可以采用水准测量和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
中平测量
根据水准点的高程,测定路中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的地面高程,称为中平测量。中平测量应起闭于水准点,构成附合路线,闭合差的限差为50mm。测量时,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等仪器,从一种水准点出发,按一般水准测量要求,测出该测段内全部中桩地面高程,最终附合到另一种水准点上。
绘制纵断面图
根据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绘制纵断面图。纵断面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绘制,横坐标为中桩的里程,纵坐标则表示高程。常用的里程比例尺有1︰5000、1︰2000和1︰1000几种,为了明显地表示地面起伏,一般取高程比例尺比里程比例尺大10或20倍。纵坡设计时,计算设计高程,此工作必须等横断面图绘好之后,根据各级公路纵坡和坡长的规定,参照实际地形,尽可能使填、挖基本平衡,试拉坡度线。某点的设计高程=起点高程+设计坡度×起点至某点的距离。
检查和校核
对于进行过初测的路线,应首先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查,其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即可采用初测成果。当水准点被破坏或将受到施工影响时,应补设新的水准点。对于一次定测的路线,基平测量与初测阶段的高程测量要求相同。在沿线的测量过程中,凡能与附近国家水准点进行连测的均应联测,以进行水准路线的校核。如果路线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则可根据气压计或国家小比例地形图上的高程作为参考,假定起始水准点高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线路纵断面测绘,为路线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