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里的文献综述法

论文里的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是撰写学术论文中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评述。以下是文献综述法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步骤

明确研究主题与目的

确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目的,以便聚焦研究领域。

收集文献

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整理文献

将收集到的文献按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分类整理。

撰写综述

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文献,先介绍研究背景与现状,再分别介绍不同学者或流派的观点与成果。

分析与评价

对文献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研究不足与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要点

总结前人成果

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方法、结论及不足之处。

提出研究问题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结构

通常包括引言、主体、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与核心问题,主体部分梳理文献并评述,结论部分总结研究进展和创新点。

格式与特点

字数通常在4000-6000字左右,包含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文献要新,反映领域新动态、新趋势、新成果,并具有权威性。

示例结构

引言

简短介绍研究背景,阐述研究主题及研究的必要性。

主体

按年代顺序、问题的不同方面或不同观点进行文献梳理。

结论

总结研究进展,指出贡献与局限性,引出研究方向和创新点。

写作技巧

客观公正:在阐述观点时应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逻辑清晰:确保文献综述的结构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权威性:引用文献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近三年的文献为佳。

文献综述不仅是学生论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关键环节。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