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退避三舍作文

晋文公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重耳曾在流亡期间得到楚国的帮助,并承诺若两国交战,晋国必退避三舍(九十里)。这一承诺在后来晋楚城濮之战中得到了履行,晋文公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背景

晋文公重耳在晋国内乱后,逃到楚国寻求庇护。楚成王对他礼遇有加,并以国宾之礼相待。在一次宴会上,楚王询问重耳如何报答,重耳回答说,如果有一天他回到晋国成为国君,愿意与楚国友好相处,并在两国发生战争时,命令军队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几年后,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抓住这个机会,扩充军队,准备与楚国争霸。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为了实现对楚王的承诺,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胜利。

影响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展示了他的诚信和战略智慧。他不仅履行了对楚王的承诺,还通过这一行动赢得了楚军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为晋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也传递了诚信和信义在战争和政治中的重要性。

结论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一则体现诚信和战略智慧的典故。晋文公通过履行承诺,赢得了楚国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立身之本,信义是赢得人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