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景观设计原则
水景观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体现自然,注重生态,满足功能性要求
明确水体的基本功能,如观赏、戏水、娱乐与健身等,并结合其他功能需求进行空间环境设计。
高效率地运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同时水体本身具有调节小气候、吸尘降噪净化空气的功能。
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水景设计要充分体现水的艺术功能和观赏特性,并与整个景观相协调统一。
研究环境因素与地理条件,确定水体的类型,使水的形态美观、平衡、均称,有利于造景和水的维护,体现水的变化性。
运行的经济性
在总体设计中,考虑最佳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降低运行费用。
技术保障可靠
现代水景设计离不开现代技术的综合协调,确保施工操作技术的可行性。
注重水体与周围环境元素的渗透,增强人的亲水性,合理配置亭、桥、建筑物、雕塑、植物、景石等元素。
满足使用功能,同时注意安全性
明确水景的功能,如观赏、游憩等,并确保设施的安全性。
例如,硬底人工水体近岸2.0 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 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生态环境可持续
水景景观设计应尽可能少地破坏周边环境的自然资源,促进水体、植被以及微生物等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景形式和规模,确保景观的生命周期更长。
整体性原则
水景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具有整体性效果。设计中往往与墙、柱等建筑元素组合起来运用,达到连续而生动的整体效果。
美观性原则
水景本身的设计要美观,符合形式美规律,激发人们参与的兴趣。
创新性原则
在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打破常规,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水景。
可涉入式水景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
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材料。
结构板上水景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水景下建筑功能对渗漏要求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水景结构形式。
水景防水要求
结构找坡1%坡向泄水口,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需考虑设置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
确保水景的水量和水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干涸或溢流。
水景排水要求
结构板上敷设排水多孔管,合理设置排水管坡度和数量,确保排水顺畅。
水景设备设计要求
选择合适的给水管材和水循环系统,确保水景的正常运行和美观。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水景设计的全面框架,从功能性、美观性到生态可持续性等方面,确保水景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同时符合现代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