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苜蓿作文

剜苜蓿

春天,我们一起去割苜蓿,这是每年春天,我最爱回忆的往事。河畔的泥土泛湿,野草探青的时候,是我快乐的季节。仿佛我就是春天的使者,迫不及待地要把春来的讯息告诉河水,告诉田野。我想,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它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给山风诉说,给花香倾诉,这种感动就像我看见母亲炕角的母鸡终于孵出第一只小鸡,在它顶破蛋壳的一刹那把春天惊醒。

家乡有在春天割苜蓿的习惯,用苜蓿芽煮饭是家里难得的佳肴。那时候,我还在村头的村小学上学,每每放学铃响后,我们都会扑向河畔的一块苜蓿地,好像一群蜜蜂奔向花丛。把书本掏出来,搁在田埂上,书包就是最好的口袋,我们最喜欢拿着削铅笔的小刀,轻轻割向苜蓿芽的根部,它们的茎秆是那么的嫩,只要轻轻一碰,它们便睡倒在我的手心。我们小心翼翼,却又那么急切。我们就好像一只只晚归的小田鼠,在地里尽情地嬉闹,进行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儿时的我最爱剜苜蓿,下午一放学,顾不上写作业,先提个小笼子,带上一把小铲,再顺手从厨房里抓个冷馒头,呼朋引伴地上山剜苜蓿去了。傍晚时分的山野最是热闹,到处都是剜苜蓿的学生娃。小手在枯根中翻拣,看见长得胖胖的芽儿,手起铲落,苜蓿芽已然捏在手中,不到两盏茶的工夫,就能剜半笼子。不知不觉间,便从山腰的苜蓿地一路剜到山顶上。

春季,我们一同去割苜蓿,这是每年春季,我最爱回想的旧事。河边的泥土变湿,野草探青的时候,是我快乐的季节。那时候,我还在村头的小学上学,凡是放学铃响后,我们都会扑向河边的一块苜蓿地,忧如一群蜜蜂奔向花丛,把书籍取出来,搁在田埂上,书包就是最好的口袋,我们最喜爱拿着削铅笔的小刀,轻轻割向苜蓿芽的根部,它们的茎秆是那么的嫩,只需轻轻一碰,它们便睡倒在我的手心,我们当心翼翼,却又那么急迫。当暮色渐浓的时候,土头土脑的我们,便提着鼓鼓的,尽是嫩绿的苜蓿芽的书包,唱着不着调的儿歌沿着小路回家。夜幕降临,父母种地归来,厨房里昏暗的灯泡把全家人拉拢到了一起。

三月天气,日长夜短,下午放学,时日尚早,便邀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提着柳条编制的小篮子,带一把从镰刀上卸下的刀刃,在刀刃一头缠一层厚厚的破布,一路狂奔到就近的苜蓿地里剜苜蓿芽。有时候还会碰到几个穿着俊俏的年轻小媳妇,她们已经捷足先登了,我们只好另择他处。远远望去绿莹莹的一片,待到苜蓿地里才发现刚露头的苜蓿芽叶片很小,像小孩子的指甲盖,不仔细辨认根本就发现不了,真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剜苜蓿芽是个功夫活,需耐着性子。我们只得俯下身子从草丛里或者往年割过的苜蓿茬里细心地寻找。每找到一棵嫩芽似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拿出刀具,小心翼翼地将刀尖斜向下使劲,一朵朵苜蓿芽便收入篮中。有的心灵手巧的小伙伴为了多剜点,他们不下蹲,直接弓着背,眼珠滴溜溜直打转,手里剜这棵,眼睛在搜寻下一棵,像扫地雷一般在仔细搜寻每一寸土地,发现下一个“目标”,偶尔还偷瞄一下别人的篮子,比比谁剜得多,谁剜到的苜蓿芽“胖”。约摸个把钟头,夕阳西下,我们便“收工回营”,提着篮子,就好像是收获了战利品,带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各自回家,这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得到母亲的夸赞。

一天,妈妈的朋友约我们去掐苜蓿,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种野菜,但加上我岂不是掐的就更多了吗?就这样,我开始了的大冒险。开着车,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田野,地上冒出来一根根草,我纳闷了,为什么带我作文人网Www.ZuoWe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