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世界遗产名录
陕西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项:
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修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和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现存封土高约51米,外观呈覆斗形,周长1700余米。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侧约1500米处,发现了三座大型陪葬坑,埋葬着大量陶制彩绘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城(陕西段)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军事防御工事,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最终形成著名的“万里长城”。明朝时期,最后一次大修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在陕西省境内,现存长城有1838千米,包括战国魏长城和明长城遗址。战国魏长城主要分布在渭南市、延安市和铜川市境内,现存墙体长度约145公里;明长城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境内,蜿蜒约100多公里,有210多座烽火台。1987年,作为中国长城的一部分,陕西的长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包括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这些遗址和建筑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中西文化的交流。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综上所述,陕西共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长城(陕西段)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些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