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申报对学术成果评价程序有何规定?

长江学者申报对学术成果评价程序的规定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人才支持计划,旨在表彰和奖励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者。学术成果是评价长江学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学术成果的评价程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长江学者申报对学术成果评价程序的规定。

一、申报材料的准备

  1. 学术论文:申报者需提供近五年的学术论文,包括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学术著作:申报者需提供近五年的学术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译著等。著作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3. 学术奖励:申报者需提供近五年的学术奖励,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奖励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认可度。

  4. 学术专利:申报者需提供近五年的学术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专利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

  5. 学术成果转化:申报者需提供近五年的学术成果转化情况,包括技术转移、成果推广、技术服务等。成果转化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评价程序

  1. 申报材料审核:评审专家对申报者的学术成果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出符合申报条件的学者。

  2. 学术成果评审:评审专家对筛选出的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详细评审,包括论文、著作、奖励、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

  3. 学术成果量化评价:评审专家对申报者的学术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包括论文影响因子、引用次数、他引率等指标。

  4. 综合评价:评审专家根据学术成果评审和量化评价结果,对申报者的学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5. 评审结果公示:评审结果经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 最终确定: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长江学者人选。

三、评价标准

  1. 学术水平:申报者的学术成果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2. 影响力:申报者的学术成果应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国内或国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3. 学术贡献:申报者的学术成果应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4. 成果转化:申报者的学术成果应具有一定的成果转化能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人才培养:申报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具有显著成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长江学者申报对学术成果评价程序具有严格的规定,旨在选拔出在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者。通过这一评价程序,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长江商学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