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资质如何改革

测绘资质改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测绘资质管理流程

推广使用电子化资料审核系统,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实现绿色审批。

设置“资格初审”环节,由系统自动筛查申请资格信息,减少错误和缺漏导致的重复提交。

强化机构协同作业,实现测绘资格认证相关资料的信息化和共享。

协调业务流程

成立业务协调会,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测绘资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统一全国测绘资质管理标准,确保行业质量和平衡稳定。

定期检查各级资质认证机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保证认证体系的公正性、透明度和准确性。

推广智能化管理平台

建立数据分析中心,收集并分析行业数据,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建设测绘服务发现和交易平台,防止不合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引入绩效评价

对单位和个人进行测绘资格申请时,采用统一绩效评价标准,并将评价结果与申请的等级和类别挂钩,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压减测绘资质类别等级

将测绘资质由四个等级压减为两个等级,类别由55项压减到10项,总体压减幅度达到85.5%。

下放甲级资质审批权限

除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保留在自然资源部审批外,其余9项甲级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自然资源部门。

合理降低准入门槛

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前置考核条件,降低非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常用贵重装备的考核要求。

压减审批时限和材料

将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压减6项证明材料,推行“不见面”审批和电子证书。

优化审批服务

完善测绘资质审批系统,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逐步推行电子证书,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加强信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优化测绘市场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强化地理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