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检测标准有哪些?

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检测标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品质机制砂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制砂作为天然砂的替代品,具有资源丰富、生产可控、质量稳定等优点。然而,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直接影响到其应用效果。因此,对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检测标准。

一、检测方法

  1. 筛分法

筛分法是检测机制砂粒度分布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将机制砂样品进行筛分,按照筛孔尺寸将砂粒分为不同粒度等级,计算各粒度等级的累计筛余率,从而得到砂粒的粒度分布。


  1. 雷氏法

雷氏法是一种快速检测机制砂粒度分布的方法。将机制砂样品放入雷氏仪中,通过调节雷氏仪的旋转速度,使砂粒在水中形成悬浮液,根据悬浮液在雷氏仪中的沉降速度,计算出不同粒度等级的砂粒含量。


  1. 电阻法

电阻法是一种利用电阻率与砂粒粒径之间的关系来检测机制砂粒度分布的方法。将机制砂样品放入电阻仪中,根据电阻值的变化,计算出不同粒度等级的砂粒含量。

二、检测标准

  1. 筛分法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以下要求:

(1)0.15mm以下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0.15mm~5mm颗粒含量应不小于80%。

(3)5mm~10mm颗粒含量应不小于60%。

(4)10mm以上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1. 雷氏法检测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以下要求:

(1)0.15mm以下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0.15mm~5mm颗粒含量应不小于80%。

(3)5mm~10mm颗粒含量应不小于60%。

(4)10mm以上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1. 电阻法检测标准

电阻法检测标准与雷氏法基本相同,但电阻法检测结果受样品水分含量、电阻仪精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三、注意事项

  1. 样品采集

在采集机制砂样品时,应从不同部位、不同深度采集多个样品,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1. 样品处理

在检测前,应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筛分、烘干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高品质机制砂的粒度分布检测是确保其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机制砂的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选矿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