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院长职位变迁史
自1918年成立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经百年风雨,培养了无数艺术人才,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百年历程中,院长职位历经变迁,见证了学院的发展与辉煌。本文将梳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职位变迁史,以飨读者。
一、初创时期(1918-1952)
1918年,清华大学成立艺术系,由著名教育家、美术家陈独秀担任系主任。1928年,艺术系更名为建筑系,下设美术组。1932年,建筑系美术组独立为艺术系。这一时期,艺术系虽未设立院长职位,但陈独秀、梁思成等教育家、艺术家对学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52-1978)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艺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工艺美术学院,标志着我国工艺美术学院制的诞生。1958年,工艺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一时期,学院院长职位几经更迭,分别是:
1956-1966:张仃
1966-1978:王式廓
张仃和王式廓两位院长在任期间,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仃主张“为人民服务”的艺术方向,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王式廓则注重艺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三、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1978-2002)
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恢复招生。这一时期,学院院长职位经历了以下变化:
1978-1983:张仃
1983-1988:张仃(兼)
1988-1993:张道一
1993-1997:王受之
1997-2002:张道一(兼)
张仃、张道一、王受之三位院长在任期间,推动学院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四、21世纪初至今(2002年至今)
200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一时期,学院院长职位经历了以下变化:
2002-2011:张道一
2011-2018:李当岐
2018年至今:鲁晓波
张道一、李当岐、鲁晓波三位院长在任期间,积极推动学院国际化进程,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院整体实力。鲁晓波院长更是提出“大美育”理念,倡导艺术教育普及,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总结
从1918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职位历经百年变迁,见证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历任院长们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宗旨,为学院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在新时代背景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清华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