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有何可持续性?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及其可持续性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从机制砂的定义、重量标准、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制砂的定义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天然石料或工业废料加工成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状材料。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生产成本低、质量稳定等优点。

二、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

  1. 国家标准

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规定,机制砂的重量标准如下:

(1)粒径小于0.16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500kg/m³;

(2)粒径小于0.315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550kg/m³;

(3)粒径小于0.630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600kg/m³;

(4)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650kg/m³;

(5)粒径小于5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700kg/m³。


  1. 地方标准

部分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机制砂的重量标准进行了调整。如浙江省《建筑用砂》DB33/T 566-2014规定,机制砂的重量标准如下:

(1)粒径小于0.16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450kg/m³;

(2)粒径小于0.315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500kg/m³;

(3)粒径小于0.630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550kg/m³;

(4)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600kg/m³;

(5)粒径小于5mm的颗粒,重量标准为1650kg/m³。

三、机制砂可持续性分析

  1. 资源可持续性

机制砂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天然石料和工业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砂资源日益匮乏,而机制砂可以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如建筑垃圾、废弃河道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长远来看,机制砂在资源可持续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 环境可持续性

机制砂的生产过程相对环保,与传统砂石开采相比,减少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同时,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工艺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机制砂具有较好的表现。


  1. 经济可持续性

机制砂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有利于推动机制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机制砂的生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1. 社会可持续性

机制砂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同时,机制砂的生产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在社会可持续性方面,机制砂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机制砂均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然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机制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机制砂产业发展;

  2. 提高机制砂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3.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4. 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5.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总之,机制砂每立方米重量标准在可持续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仍需不断努力,以实现产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镍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