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培养体系是怎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培养体系是怎样的?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文学博士培养体系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文学研究人才。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学术评价等方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培养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严谨学风、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文学研究人才,为国家文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入研究中国文学,掌握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
熟悉世界文学发展,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文学研究。
具备较高的学术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设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类。
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课程: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比较文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选修课程:包括文学专题研究、学术写作、学术讲座等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三、培养过程
入学选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入学选拔采取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潜力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博士论文选题: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兴趣和学术研究方向,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选题。
博士论文撰写: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选题,撰写博士论文。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需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接受导师的指导和监督。
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学术观点,拓宽学术视野。
学术评价:学术评价主要包括论文答辩、学术成果、学术道德等方面。论文答辩是博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检验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学术评价
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是博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答辩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
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学生需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总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文学研究人才。通过严格选拔、系统培养和科学评价,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