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石料有哪些特性要求?
机制砂石料,作为现代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对机制砂石料特性的要求十分严格。以下是机制砂石料的一些主要特性要求:
一、粒度组成
粒度范围:机制砂石料的粒度范围应满足工程要求,一般应控制在0.16mm至4.75mm之间。对于特殊工程,如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可能需要更细或更粗的粒度。
粒度分布:机制砂石料的粒度分布应均匀,避免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粒形系数:机制砂石料的粒形系数应小于1.5,以减小颗粒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二、级配要求
级配曲线:机制砂石料的级配曲线应符合工程要求,一般应接近正态分布,避免出现过多的大颗粒或小颗粒。
级配区间:机制砂石料的级配区间应符合工程要求,如混凝土中细砂的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强度要求
压碎值:机制砂石料的压碎值应小于30%,以保证其强度。
磨损值:机制砂石料的磨损值应小于30%,以保证其耐磨性。
压缩强度:机制砂石料的压缩强度应大于300MPa,以保证其稳定性。
四、含泥量要求
含泥量:机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应小于3%,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泥块含量:机制砂石料的泥块含量应小于1%,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五、碱活性要求
碱活性:机制砂石料的碱活性应小于0.6%,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碱骨料反应:机制砂石料的碱骨料反应应小于0.5%,以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
六、化学成分要求
钙镁离子含量:机制砂石料的钙镁离子含量应小于0.5%,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铁含量:机制砂石料的铁含量应小于0.5%,以保证混凝土的色泽。
七、粒度模数要求
粒度模数:机制砂石料的粒度模数应在2.3至3.7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粒度模数范围:机制砂石料的粒度模数范围应满足工程要求,如高性能混凝土可能需要较细的粒度模数。
八、其他要求
水泥用量:机制砂石料的水泥用量应小于320kg/m³,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砂率:机制砂石料的砂率应控制在35%至60%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总之,机制砂石料在满足上述特性要求的基础上,还需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运输性能和储存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制砂石料,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锂矿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