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学名词

遥感测绘学名词及其定义如下:

遥感 (Remote Sensing):

在高空和外层空间运用各种传感器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的探测技术。

测绘:

测量和地图制图的简称,获取反映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上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经处理、分析或综合后加以表达和利用。

基础测绘:

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

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的各种遥感技术系统的统称,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探测。

源遥感:

采用航空、航天运载工具,不同类型的遥感器、光学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及各种传输系统,对地球表层自然资源及其背景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及以影像、图表及文字形式输出。

遥感影像: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或其他天体的图像数据,包括全景摄影机影像、扫描式传感器影像等。

传感器坐标系:

描述像点在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包括传感器投影中心、飞行方向、垂直于飞行方向和垂直于飞行平面两个轴。

遥感卫星数据:

遥感卫星在太空探测地球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及其发射的电磁波,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并将这些电磁波转换识别得到可视图像。

波段或波谱:

遥感卫星数据中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包括全色波段、多光谱波段等,用于不同的探测目的和应用需求。

这些名词和定义涵盖了遥感测绘学的主要概念和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遥感技术在地球观测和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