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中点位的编号
在测绘中,点位的编号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高斯投影编号区
以高斯投影的一个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
每个编号区的代码由该公里格网西南角的横纵坐标公里值表示,格式为:带号(2位)+ 横坐标的百公里数(1位)+ 纵坐标的千公里和百公里数(2位)+ 横坐标的十公里和整公里数(2位)+ 纵坐标的十公里和整公里数(2位)。
行政区和测绘公司代码
编号原则以行政区、测绘公司代码、导线点等级、导线点流水号三级编码为准,共7位标识字符,形式为:“ *X”,其中第一、二位为行政区编码,第三位为测绘公司代码,第四位“X”代表导线点等级(Ⅰ级导线点),第五、六、七位代表导线点流水号。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的编号是观测点的标识,反映该观测点所在里程、观测点的类型、观测点位置。编号格式为:里程(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公里标,后3位为百米标)+ 测点类型编码(1位英文字母)+ 测点位置编号(1位阿拉伯数字),共计九位。
水准点编号
沿自该线的起始水准点起,以数字1、2、3……顺序编定点号,环线上点号顺序取顺时针方向,点号写在线名之后。支线上的水准标石,按起始水准点到所测高程点方向,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权中误差限差如下:偶然中误差5.0mm,全中误差10.0mm,以数字1、2、3……顺序编号。
界址点编号
编号基本原则是在地籍子区的范围内统一编号,并保证界址点号在地籍子区内唯一。编号方法包括地籍子区范围内统一编制的界址点号、以宗地为单位。界址点号可以采用J1、J2、… 表示,图解界址点编号可采用T1、T2、… 表示。界址变更后,新增界址点号在地籍子区内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废弃的界址点号不再使用。
这些编号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测绘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编号系统,以确保点位编号的准确性和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