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园路的特点

景观设计中的园路具有以下特点:

多样性:

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在人流集聚的地方可以设置为场地,在林间或草坪中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可以转化为“廊”,遇到山地可以转化为盘山道、磴道、石级、岩洞,遇到水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

回环性:

园林中的路多为四通八达的环行路,使游人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遍游全园,不走回头路。

疏密适度:

园路的疏密度与园林的规模、性质有关。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占总面积的10-12%,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25%。

因景筑路:

园路与景相通,根据园林中的景观进行设计,使路因景而设计,景因路而生动。

曲折性:

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

功能性:

园路不仅是交通和游览的通道,还具有组织交通、划分空间界面、构成园景的艺术作用。它像脉络一样,把园林的各个景区联成整体,并且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

美观性:

园路优美的曲线和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以与周围的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还是“因路保景”,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

尺度和分布:

园路的尺度和分布密度应该与人流密度客观、合理地反映。主要道路宽度通常在7~8米之间,次要道路宽度在3~4米之间,而休闲小径和健康步道的宽度则根据设计需求而定,一般在1.2~1.5米之间,单人行走的宽度在0.6~1米之间。

因地制宜:

园路设计应根据设计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景区景点的分布进行,综合考虑并统一规划,设计出不同形式的道路,材料通常可以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同时节约成本。

以人为本:

道路的景观设计应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和行走距离进行,加宽道路的局部来布局休息设施,满足人的需要。道路两旁的休闲设施要做到灵活多变,体量应较小,造型要新颖简洁,色彩对比鲜明,以丰富园林环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