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理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设计与形态心理学理论
视觉设计包含点线面、质感、形式、明暗与空间五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设计,可以使人产生舒适、愉快和心理上的联想或感觉。
形态心理学原理研究视觉中的错觉和视觉修正,通过积极的形态修正,可以将消极形态转化为合于情理的自然景观。
视觉透视现象与景观设计
透视法包括肌理特征透视法、尺寸透视法、一点透视法、双目视差透视法、动态透视法、大气层透视法、景深透视法、上下位置透视、叠像透视法、运动速度的变化、外轮廓线的完整或连续、光影变化关系等。
指导思想
在充分领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把握好尺度,处理好生态、审美和游息三个问题。施工方既要尊重图纸,又不能囿于图纸,应具备一定的二次创造能力和灵活性。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尊重与利用自然条件。
和谐协调与富有变化相统一。
突出主题文化。
注重经济合理性。
空间组织立意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与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
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点线面相结合
环境景观中的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形成有序的空间。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分析与评价
综合评价景观环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景观环境的生态价值、生活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景观环境的再创造和时效性。
尊重自然
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不影响植物多样性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居住空间景观发展。
以人为本
满足居民活动、审美需求,创造适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
适度高效
城市发展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判断、预测居住区空间景观的发展,实现适度高效、可持续发展规划。
整体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与整个小区的风格协调统一,将小区景观内容、环境功能、结构布局、造型色彩等元素纳入到小区整体环境关系中进行考虑。
实用性原则
满足交通、安全、休闲娱乐等基本功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空间。
生态性原则
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这些原理共同构成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旨在创造一个既美观又实用,且符合居民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居住环境。